各中心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 >>各中心动态
【三思课堂参考】学情分析
发布时间:2016-03-30 09:13:25   发布人: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6,946

一、尊重学生学习的事实——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班级制学校教育,本应该实行的是集体(团队)学习、主动学习或者参与是学习为主。但现实却残酷地告诉我们,学生个人化学习、被动地学习等方式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当然,这种残酷的现实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教师素质怎么了?学生怎么了?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学生怎样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很多其它因素。所以,在尽可能情况下,实现主要学习方式、主要教学方式的移动是学校教育需要长时间付诸行动的重大事项。

 

二、把握学生的学情——开展积极教学的基石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其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备课中不进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将无立足之地。长期以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强调教师的工夫,而淡化了学生学的能力培养,很多教师不甚注重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学情分析,一切教学目标的实施只能是空中楼阁。学生是课堂上学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听的主体那么简单。一切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展开的,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各种情况分析,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各项学习活动,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要做好学情分析先要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五个层面。

1)了解学生的既有基础。即分析学生已知的,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这一分析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起点。

2)了解学生未知的内容。在本课以前未接触过的内容,包括学生在通过该课内容的学习之后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并且还包括在实现这一终极目标之前,还要涉及的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

3)了解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通过该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4)了解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分析学生想知的,即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可能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

5)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分析学生的认知路径。

做好学情分析可以按照五个方面来进行。

1)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为此,教师应对全班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进有个综合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的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用讲则少讲,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例如学生掌握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的状况对于本学科知识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影响。利用其它学科知识促进本学科知识教学,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本学科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体会到各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2)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状况,弄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归纳的内容,教师可少讲,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学机会,对学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问题便可多费些功夫设计学习活动,或者精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3)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很多学科教学内容都可以从学生原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切入,既能把问题阐述清楚,又不至于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易理解,易接受。

4)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把握好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能为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高中学生身心处于特殊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幼稚与成熟并存,容易忽略辨别是非,易受群体习气的影响,因此,对高中生既要尊重又要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同时,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五种渠道来获取学情。

1)通过教学观察了解学情

学会教学观察技能,掌握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课堂讲授或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感知,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听其言:教学设计要与学生认知结构吻合,要设计一些有梯度,有层次,能引起学生共鸣深思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调整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课堂上语言反馈及时了解学情,尤其要关注课堂的“激昂陈词,积极讨论,提出质疑与课堂的“沉默不语、窃窃私语”两种现象,从中寻找教学契机;根据课堂作业中提出疑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问题所在。

观其行:注意观察和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抓耳挠腮、眉头紧皱”是什么信号,该怎么办?学生“俯头窥看、眼神漂移”是什么信号,该怎么办?学生“伏案睡觉、无精打采”是什么信号,该怎么办?学生“手舞足蹈‘跃跃欲试”又是么信号,该怎么办?

察其色: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老师也要善于察言观色,若学生对老师教学感兴趣,学得轻松,他会笑逐颜开,思想轻松;若学生对老师教学不感兴趣,学得吃力,疑雾迷漫,他会眉头紧皱,表情呆滞,目无神韵,情绪低落。

2)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情

全面性: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才能全面了解学情。如随堂书面练习,口头回答练习,讨论练习,演板训练,课堂实验,课堂表演等,也有课后书面练习,社会调查材料,课后笔记整理归纳小结,家庭小实验等。

教育性:关注作业的“样貌”,对于整洁,规范,方法优秀的作业可以书面表扬鼓励或公开示范性的表扬,展览;对于作业书写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者,可用艺术性批评,指出其危害。共性问题公开订正指出;个性问题个别谈话,助其提出方向;对于思维活跃,观点独到,方法简炼,一题多解者可采纳在课堂上推广以示鼓励,尤其是考后选出一些有代表性试卷公开张贴展览以期进行示范性教育目的。

时效性:作业要及时批改,并进行圈点,不要吝惜一句鼓励性,希望性,鞭策性,赞美性话语,要及时反馈作业效果,以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针对性:批改作业不仅要打对错,还要帮助学生分实质,有针对性批改。如对文字习题要看关键词句及语言是否言简意赅,主题是否鲜明,寓意是否深刻,主题是否有时代性,新颖性;对于实验题着重操作要领,实验现象描述,作图规范性及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对于化学用语习题重在准确性,规范性上批注如元素符号使用,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混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使用等;对于计算题要着重查逻辑推理合理性并在格式,单位,选择的方法及步骤严谨规范上进行启发式的批注,让学生看作业就知道错在哪里。从而使学生从批语中感悟老师要求,自己学习的优劣及问题要害之处,以便及时纠正,引起重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情

时代发展让老师们必须要放下师道尊严,坚信“亲其师则信其道”。先在“亲”字上下功夫,再在“道”字上下功夫。以新型的师生关系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建立一种朋友式、亲人式的友好关系。才能促进师生间进行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学习状态,并进行疏导解决,以期达到急学生之所急,答学生之所疑,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4)通过问题答疑本了解学情

在班里设立问题答疑本,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存在问题或者好的建议,奇妙的学习方法等展示在问题答疑本上。然老师定时查阅问题答疑本,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属于共性问题公开答复,个性问题个别谈话交流沟通,从而采取不同措施,使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5)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情

定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课堂效果信息反馈是了解学情的很好的途径,信息及反馈不能太笼统,教师要提前设计成具体明确的问题,使学生围绕教师提出问题,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如实反馈自己的思想,学习及对教师希望及建议等。如“你对老师课堂教学方式有何看法”,“你对教学标高有何建议”,“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疑问”,“你对目前考练形式有何要求”等等问题,无记名地获取改善课堂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对自己实施教学过程加以调整,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目的。
  • 201603301459300802415.jpg
    预览